年會議程表

09:00


10:00


10:55


12:30


12:45


13:25


14:15


14:35


15:25


16:45


17:45


17:55


論壇

論壇 - Lines of Flight:資訊科技不斷重構,是跨域融合的契機還是枷鎖?

schedule

12:45 - 14:15

location_on

R0

議程介紹 

資訊流動的不斷加速,對跨域融合究竟是可能性的航線,還是思想的束縛?

資訊科技不只是演算法、架構與程式碼——它形塑了人們如何接收資訊、詮釋世界,甚至影響文化的發展與未來。當生成式 AI 與無所不在的推薦系統重塑內容生產,降低創作門檻,原創與再製的界線日漸模糊,而我們的選擇與靈感,是否也悄然受限?

資訊背景出生的我們,習慣於最佳化、計算,不斷突破技術極限,但當科技滲透藝術、文化與價值觀,它究竟只是中立的工具,還是早已悄悄地改變了我們的思考方式?在資訊流動加速、跨領域創新成為趨勢的時代,技術與文化的關係愈發緊密。或許,理解這種影響,能讓我們在推動科技發展的同時,看見更多可能性。

本次論壇將探討資訊科技如何影響文化、創意與原創性,並探究當科技為我們帶來新的詮釋方式時,我們如何確保它不成為新的枷鎖。與談人將分享他們如何在科技與文化的交會點上探索,在擁抱新技術的同時,保留創作的深度與自主思考。

當技術改變創作方式,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場變革?

科技變革是擁抱突破的契機,還是警惕隱形的枷鎖?

誠摯邀請你加入討論,探索科技與文化交織下的無限可能!

主持人 - 路怡珍女士 國際論壇專業主持人

台灣雙語新聞主播、財經節目主持人。於 2024 年獲選 Tatler Asia 2024 Gen.T 新銳先鋒年度人物。

專長科技商業趨勢與國際外交領域,多次以英語主持大型國際論壇活動,曾與日本首富孫正義及美國前聯準會副主席等重要人物對談。

現於風傳媒主持《下班經濟學》,Podcast《全球串連早安新聞》,以及於 LINE 主持《TODAY 財知道》。

Portaly 連結:https://portaly.cc/catelu

speaker
與談人 - 吳哲宇先生 生成式藝術家

「在數位世界中創造永恆的生命與情感」

吳哲宇,台灣新媒體藝術家、創意技術開發者,專注於生成式藝術、互動裝置、沉浸式體驗與創意程式設計,透過演算法探索人類情感、數位生命與人工智慧的交錯。他的創作將數學、物理、自然模式與藝術融合,使數位技術成為能表達生命力的媒介。

他認為數位世界不只是代碼與運算,而是一個能承載記憶、感知與詩意的場域。他的作品不僅提供視覺體驗,更在虛擬與現實之間搭建橋樑,透過演算法與互動技術,模擬生命的生長、時間的流動與空間的變異,使觀者在數位藝術中感受到時間與生命的軌跡。

吳哲宇創辦 墨雨設計 / MonoLab,致力於推動科技與藝術的跨領域創新,與 Nissan、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市政府等機構合作,作品曾於威尼斯雙年展、Art Basel Miami、Tezos Foundation 等國際展覽展出,代表作包括「SoulFish 靈魂魚」、「The Soul of Flowers 花的靈魂」、「Urban Contour 城市輪廓」等。

近年來,他也積極推動程式創作教育,開設 Hahow 創意編碼與互動藝術課程,累積超過 13,000 名學生 修讀,並受邀於 SITCON、Processing Community Day、WebConf 等技術與藝術論壇,探討數位藝術與演算法創作的未來可能性。

Portaly 連結:https://portaly.cc/cheyuwu

speaker
與談人 - 李奕樵先生 軟體工程師 x 小說家

正職為網路後端工程師的業餘小說創作者。擔任國內最大規模文學創作者團體「(IF)想像朋友」監事。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二獎。台北文學獎小說獎首獎。作品曾入選《一○二年小說選》、《一○六年小說選》(九歌)。著有小說集《遊戲自黑暗》,獲得該年度 Openbook 好書獎、博客來年度選書推薦。

speaker
與談人 - 蔡宗翰教授 資工 x 數位人文研究者

蔡宗翰教授為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同時受聘於理工屬性的中央大學資工系與人文屬性的中研院人社中心,也是國科會台灣大型語言模型計劃 TAIDE 的共同創始人,目前正將 TAIDE 模型導入教育領域。 蔡教授的研究領域涵蓋資訊領域的自然語言處理、電腦視覺等 AI 技術,並將這些 AI 技術用於解決人文研究問題,也就是所謂「數位人文研究」,為台灣少見之跨理工人文的學者。

此外,更愛好寫文章與作詩,因而被稱為「 AI 界李白」。著有《寫給中學生看的AI課(增訂版)》,榮獲第十二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青少年科普特別推薦獎。

speaker